資料 - 的 同標籤文章 - 共有 202 篇文章 搜尋時間 0.009 秒
藝術家黨若洪 視覺張力下局外人的疏離
2017-10-21 22:00:25 by 戴伊妏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作為在台灣出生的外省第二代的黨若洪,雖然完全融入在地紋理,卻也承繼「後遺民」式的離散性格,因異地生命經驗,早期創作核心聚焦在「自我」,藉由刷白的筆觸或留白,構作出暗示華人文化根源的意境,偶爾在層層疊疊的畫面中,描繪出帶著銳角的國族符號,呈載多重文化根源,與異質體制的圖像與風格,在黨若洪的筆下,藉由某種傾斜而獲致統整。藝術家簡介...... [閱讀更多]
藝術家廖震平 描繪生命中每段風景
2017-10-15 22:00:08 by 戴伊妏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只在山之中只在樹之中只在 影像裡面只在旅途中只在七月底的時候找一個可以待著的地方只在身體之中等待廖震平的繪畫,都是曾經看過的風景,以個人生活或旅途中,遭遇到的場所風景為題材,廖震平認為,繪畫雖不同於人類語言,卻同樣可以進行思考表現,以及溝通的行為方式。最新個展《山之中》,10/29前在科元藝術中心展出,讓困惑和憂慮,在日常偶遇...... [閱讀更多]
新銳藝術家高雅婷 以絢爛色彩帶你抽離現實
2017-08-15 21:59:00 by 戴伊妏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高雅婷的作品中,大量的色彩與具體的影像穿插並置,其用鮮豔、甚至螢光的色彩描繪自然的風景,讓觀者進入一種抽離現實的視覺體驗之中,色彩繽紛的畫面是線索的鋪陳,也是內在創作能量的轉化,纖細中隱藏著豐沛的情感。她的創作脈絡圍繞著人與大自然之間既吸引又疏離的關係,並隨之衍生不同子題,不同子題交叉像是影像的分鏡,敘述著藝術家對於都市與大自...... [閱讀更多]
對應龐大冷資料存放需求 IBM攜手Sony打造密度更高磁帶
2017-08-03 07:52:18 by 楊又肇 (Mash Yang) @ Mash-Digi [引用來源]
雖然目前絕大部分的數據儲存模式都已經轉向數位化記錄,但諸如氣候監測等大量存放,卻甚少被讀取使用的冷資料卻仍會以磁帶方式保存。而在Sony與IBM合作之下,共同打造每平方英吋可容納201Gb資料,總計可儲存330TB資料量的磁帶。 在此之前,IBM所打造的磁帶僅能在每平方英吋內容納123Gb資料量,此次與Sony技術合作則讓磁帶存放空間提昇將近一倍,相比傳統磁帶更增加約20倍...... [閱讀更多]
藝術家許家維 以影像探索被遺忘的歷史
2017-07-20 17:59:30 by Evie Day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作者 Evie Day · 七月 20, 2017 許家維對於亞洲冷戰時期被遺忘的歷史有著濃厚興趣,作品發展出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敏銳知性。[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透過鏡頭以外的事件,連結...... [閱讀更多]
藝術家朱駿騰 多元媒材重現錯位與衝突
2017-07-11 19:59:10 by Tnn編輯部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作者 Tnn編輯部 · 七月 11, 2017 朱駿騰作品多元,涵蓋物件裝置、錄像藝術。作品多由自身所處的環境出發,尤其在經歷留學後,對異國文化衝擊的體驗由甚,開始回望與反思自己所生長環境與社會。這樣一座處在世界政治版圖縫隙中的島嶼,在各式複雜力...... [閱讀更多]
何采柔《某日》 每道門裡不可知的未來
2017-07-09 21:59:49 by Tnn編輯部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作者 Tnn編輯部 · 七月 9, 2017 人們對於日常生活,往往依循著時間所賦予的框架,而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與機遇,無不將時間與命運連繫在一起。[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藝術家何采柔的作品《某日》,...... [閱讀更多]
藝術家謝牧岐 以當代觀點詮釋繪畫
2017-06-27 19:59:06 by Tnn編輯部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作者 Tnn編輯部 · 六月 27, 2017 [embedded content][embedded content]謝牧岐在學校主修繪畫,但創作形式卻跨足了各種媒材,包含繪畫、行為藝術與攝影等。在錄像與行為表演中,謝牧岐常結合音樂與戲劇方式呈現,...... [閱讀更多]
藝術家紀紐約 運動與空間的想像
2017-06-20 21:59:17 by Tnn編輯部 @ TNN滔新聞 [引用來源]
作者 Tnn編輯部 · 六月 20, 2017 紀紐約,本名紀凱淵。他的創作通常關係著空間、物件與人們,在日常狀態中,這些事物都具有引發創造性的能量,而他將它們視為對象,在不同的距離中以各種技術去貼近,包括使用現地製作、語言的交換、事件化行動,或批判...... [閱讀更多]
iPhone 8 草圖?內鏡被螢幕覆蓋後要怎麼運作?
2017-04-18 17:38:59 by Sabrina @ TechaLook 中文台 [引用來源]
又來一個 iPhone8 消息,之前的各種消息無外乎關於尺寸、Home 鍵、指紋辨識、鏡頭等等,現在又有一些內容讓我們玩味。 尺寸方面傳的最兇的就是 5.5 吋和 5.8 吋,現在有種說法是其實這兩個是同樣尺寸,5.5 吋指的是切割過後的圓角頂端連線的尺寸,而 5.8 吋就是未經切割過的的正常計算。 Home 鍵目前最多的說法是維持跟 iPhone7 一樣的虛有其表,不過也有說法是......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