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蔡宜兼 - 所有的文章 - 共有 8 篇文章 搜尋時間 0.01 秒

他知道台灣產業未來必將面臨的3個關鍵課題!

2017-05-30 00:00: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是台灣產業未來幾年必將面臨的關鍵課題。    一、產業迭代速度加快   依據耶魯大學的Richard Foster在2012年發表的研究,SP500指數的企業,1958年平均壽命為61年,到1980年剩28年,到2012年剩18年。依據此數據估算,到2027年75...... [閱讀更多]

台灣如何成為矽谷新創事業的軍火商?

2016-09-15 06:35: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與台版獨角獸創辦人訪談時,談到一個有趣的議題:美國新創事業的募資與成長路徑。   台版獨角獸創辦人談到,美國第一流的學研機構,可以提出絕佳的創意發想,但在進入商業化、規模化時就會進入天險,因為這個階段創業家必須瞭解製程與生產的種種細節,這種實務操作恰巧是學院(或稱實驗室)創新的天敵,概念可行到量產可行差距極大,所以這階段創業者除非找到生產端(或服務端)整體方案合作夥伴...... [閱讀更多]

如何搬開政策法規路上的小石頭?

2016-06-12 03:09: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今年調整法規調適推動方向,我以降低創業或者經營遵法成本為考量,開始著手蒐集各種創業或者經營的法規小石頭後,突然發現台灣很多很有趣的法規障礙,雖然不直接影響創業成功與否或者造成企業經營困難,但卻影響創業時程或者經營效率。   除了之前網創圈朋友熱議的「登機證」、「網路廣告費認列成本」、「跨境服務營業稅」、「多幣別線上收單」、「匯款上限與查核」等問題,最...... [閱讀更多]

讓我們分手吧,低毛利產品!

2016-05-15 14:26: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一位企業先進講的直白,如果比規模、比成本、比價格,臺灣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跟隔壁的強國比。如果比彈性、比價值、比整合能力,臺灣應該還有勝出的優勢。   如果從近期經貿數據分析,如:(一)GDP成長不佳:台灣今年GDP預估成長1.47%,但今年首季南韓是2.7%,新加坡是1.8%,台灣是負0.84%,呈現連續第三季的負成長;(二)進出口雙雙衰退:出口已連續...... [閱讀更多]

當台灣產業結構落後,凱撒一定得死?

2016-05-11 08:38: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比較近20年臺灣與美國產業發展脈絡,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產業迭代速度遠高於我國,美國從Win-intel,到網路四巨頭「AGfA」:Apple,Google, Facebook, Amazon,到Elon Musk引發的一連串破壞式創新產業,而我國這幾年的重點產業,或者產業龍頭的面貌幾乎沒有變過。簡單說美國產業發展如果已經迭代四次進入第四代,臺灣可能還維持在初代。  ...... [閱讀更多]

讓我們分手吧!那些年的低毛利產品~

2016-04-23 03:19: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最需要的三個關鍵因素是:人才、研發、品牌。這三個關鍵因素表現在財報上,就是薪資費用、研發費用及行銷費用。這三個費用金額與比例高低,就是企業是否走向升級轉型最簡單的判斷指標。但這個指標有一個天花板,就是毛利率。   臺灣引以為傲的電子代工產業,雖然毛利不高,但過去因為產業政策與法令支持,例如在研究發展部分有促產條例的支持,在人才部分有員工分紅配股的支持,...... [閱讀更多]

156家新創公司的5個死因!

2016-04-10 23:17: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美國CB Insights公司分析156家新創公司失敗案例,歸結出20個問題,其中前五大原因為:   1.缺乏市場(No Market Need): 47% 2.耗盡現金(Running Out of Cash): 29% 3.錯誤的團隊(Not the Right Team): 23% 4.被競爭對手超越(Getting O...... [閱讀更多]

不斷透支!台灣還有「人才存款」嗎?

2016-02-19 12:52:00 by 專欄作家蔡宜兼 @ Knowing [引用來源]

臺灣各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其實人才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海外歸國的學者與企業家,與國內接受教育的僑生們或留學生。   這些歸國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運用多年累積的知識與能量,透過海外的聯結網路,將新的產業與商機帶回母國,多次創造臺灣經濟成長的動能,讓產業多次度過轉型升級的難關;而這些僑生與留學生,多年在臺灣接受教育,瞭解臺灣的網路與母國的市場,在離開臺灣後許多人都...... [閱讀更多]